新疆不斷完善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制度體系,及時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就業。1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新疆城鎮年均新增就業人數46萬人以上。
“新疆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國際研討會”16日在烏魯木齊舉辦,來自4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嘉賓,以及中國有關國家部委和機構共210多位嘉賓,就尊重和保障勞動者權益的經驗做法開展研討。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介紹,新疆把促進勞動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根基工程,堅持把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相結合,多渠道增加就業,千方百計穩定就業。今年前11個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47.73萬人。
同時,新疆將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脫貧人口等群體就業作為重點,努力讓每一個有就業意愿和勞動能力的人都實現就業,年均幫助3萬名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保持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新疆堅持依法保障各族勞動者合法權益,制定印發了一系列法規文件,將幫助勞動者實現就業、獲得收入通過法律文件予以明確。目前,新疆已建成了覆蓋城鄉的五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縣以上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覆蓋率100%,基本公共就業服務更加均等可及。
新疆各族群眾的勞動收入穩步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23年,新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0578元,比2012年增加2265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48元,比2012年增加11554元。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
2024-12-17 15:09:51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全國工商聯印發《關于加強人力資源服務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肥鞘讉€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專門文件。
??《意見》圍繞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源服務需求,提出了健全制造領域人力資源服務業協同發展機制、助力先進制造業高端人才引育、加強制造業招聘用工保障等8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具體來看,《意見》提出,健全制造領域人力資源服務業協同發展機制,開展融合發展試點、組建多種形式的創新聯合體、培育專注制造服務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打造服務集聚區。
??《意見》還提出,助力先進制造業高端人才引育,支持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創新實踐基地、為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提供高級人才尋訪服務、加大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職稱評審傾斜力度。
??此外,《意見》從制造業招聘用工保障、制造業中小企業人力資源服務、制造業人力資源市場環境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意見》出臺及時,具有引導性、保障性和創新性,契合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錨定發展階段存在的多個痛點?!鄙轿魇∩缈圃貉芯咳坎块L、研究員高劍峰表示。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的組成部分,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吸納就業和開發利用人力資源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人力資源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許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與制造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形成了一系列創新經驗做法,取得了積極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6.99萬家,全年共幫助3億人次勞動者就業、擇業和流動,為5000余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招聘用工和人力資源管理開發服務,其中約40%是制造企業,有力促進了人力資源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
??當前,制造業呈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效能不斷顯現,人力資源在制造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需要更多針對性、精準性、專業性強且高效優質的人力資源服務。
??高劍峰表示,《意見》提出的多項措施旨在激發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專業優勢,激發該行業的市場化優勢,從而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和制造業高效協同。
??此外,高劍峰認為,《意見》從企業資格認定、土地利用,制造業人力資源市場環境優化等方面提出的保障性措施,將助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向市場化、聚合化、專業化發展。
??為確保《意見》各項舉措有效落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負責人表示,《意見》印發后,將開展宣傳引導、加強工作指導、強化政策協同并推進行業發展,為制造業發展提供高質量人力資源服務支撐。
??“《意見》的發布,將進一步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更好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積極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高劍峰說。
2024-12-13 14:08:44 2024年浙江省先進制造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場招聘會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冬季招聘會在杭州舉行,200余家企事業單位提供就業實習崗位需求超過5000個。此次招聘會設立的國防軍工及半導體類、數字經濟類等專區吸引了眾多求職者關注。
秋季學期以來,各地各高校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秋季校園招聘月”系列活動部署,充分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加力開拓就業崗位資源,多措并舉提升就業指導服務,全力促進2025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截至目前,各地各高校面向2025屆高校畢業生已累計舉辦大型招聘活動9.2萬場,提供就業崗位信息超1964.2萬條。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持續推出“24365校園招聘服務”線上專場招聘活動27場,參會用人單位2.1萬家,提供就業崗位信息91.2萬條。
??省校企多方聯動搭平臺、促對接。各地各高校積極匯聚政府部門、高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資源,推進實施“萬企進校園”計劃,大力開拓市場化社會化就業崗位,努力為畢業生提供優質就業崗位信息。河南省教育廳聯合本省工信廳、財政廳、人社廳等部門,舉辦2024年河南省秋季校園招聘啟動儀式暨河南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高新區分市場雙選會,為400余家用人單位、2萬余名畢業生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承辦全國氣象部門2025年度人才招聘系列活動,中國氣象局在京單位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部門257家單位參與,結合學校學科專業特色,為畢業生提供超過2400個事業編制崗位。
??高校訪企拓崗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各地各高校認真落實“兩個100”和“不少于10家”要求,持續推進“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走深走實,不斷提升崗位利用率和訪企拓崗實效性。浙江工業大學深化校地合作,制定專項工作方案,組織高學歷人才交流團赴縣(市、區)實地考察,了解產業特色與人才需求現狀;邀請縣(市、區)主要領導進校園與學生交流互動,持續挖潛創新開拓就業崗位,全力助推畢業生赴基層就業。牡丹江醫科大學黨委班子成員帶頭,分別帶隊參加哈爾濱“丁香人才周”(秋季)引才現場招聘活動、“金秋招聘月 萬企進校園”大型招聘會;赴上海、江蘇等地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全力以赴做好2025屆畢業生就業工作“上半篇文章”。
??就業服務更加精準化、個性化。各地各高校積極創新就業服務形式,將就業指導與校園招聘活動相結合,為畢業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服務。天津科技大學讓學生在“一站式”社區“寓”到精準就業服務。秋季學期以來,舉辦招聘活動23場,同時設立AI簡歷面試體驗站,引入AI模擬面試和簡歷優化功能,讓學生在“家門口”獲得更加專業的職業發展支持。廣西中醫藥大學“校-院”兩級結合,分院系、分專業開展專業特色鮮明的小而精的專場招聘會,平均每場招聘會參會單位10家,提供就業崗位800余個。
??下一步,教育部將持續指導各地各高校深入開展“秋季校園招聘月”系列活動,并依托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舉辦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群體等系列專場招聘活動,全力促進2025屆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2024-12-03 13:51:19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師、碳排放管理員、收納整理師……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產業同步向智能化、數字化和信息化方向轉變,一大批“新藍領”開始涌現。
??與傳統藍領群體不同,“新藍領”勞動者擁有更多、更高的技能傍身,在制造業及生活服務業等領域從事體力與腦力相結合、靈活度較高的工作,收入和學歷水平較傳統藍領均有所提升,正成為我國就業群體的生力軍,在助推生產效率提升、助力城市運行與百姓生活、為經濟回升向好注入活力的同時,也獲得自我認同與價值提升,實現了更高質量的就業。
??在看到“新藍領”群體蓬勃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目前這一群體的技能培訓、勞動權益保障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需從實際出發,不斷優化學歷教育、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等,全方位為“新藍領”群體構筑一個更加廣闊、更具包容性與可持續性的發展新天地。
??從“藍領”到“新藍領”
??作為我國就業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藍領勞動者群體主要是指第二、三產業的產業工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發布的《2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藍領群體規模達4億人,占就業人口的比重超過53%。在傳統認知中,藍領勞動者主要從事體力勞動,大量分布在建筑行業或制造行業。
??“新藍領”與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相伴而生。近年來,經濟持續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加快演進、制造業智能化浪潮涌動,正深刻重塑我國勞動力結構,藍領構成也發生變化,“新藍領”群體加速崛起。
??制造業等工業領域,依然是“新藍領”群體分布的重要區域。
??業內人士表示,在工業領域,隨著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新藍領”角色逐漸從過去偏重于體力的勞動者,轉為兼具“體能+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走進位于重慶渝北區的長安汽車數智工廠,只見焊接車間內近500臺工業機器人正在協同運行,一輛輛新能源汽車有序生產下線?!?0后”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師冉云文穿梭在一臺臺機器人之間,仔細查看運行狀況?!拔覀兪褂枚喾N監測儀器及維修設備,對工業機器人進行數據采集、狀態監測、故障診斷、維修保養作業,每天對工業機器人進行系統性點檢,及時處理遇到的問題?!痹谌皆莆难壑校约撼闪斯I機器人的“健康管理師”。
??另一方面,“雙碳”背景下,各行業加快低碳、綠色轉型,尤其在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領域,也催生了“新藍領”新崗位,碳排放管理員逐漸興起。“當前,企業對碳減排需求強烈。我主要從事碳排放數據統計核算、交易分析,監測發電碳排放強度的趨勢變化,提升企業應對碳市場能力,節約履約成本?!眹译娡都瘓F重慶合川發電有限公司碳排放管理員李佳說。
??隨著智能制造、數字化、綠色化生產浪潮興起,工業企業對擁有一定技能水平、掌握智能化技術的“新藍領”人才需求愈發旺盛,一大批像冉云文、李佳這樣的“新藍領”受到用人單位青睞。在各省市近年來發布的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參考目錄中,多數職業與智能化技術相關,如汽車裝調工、無線電監測與設備運維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新藍領”就業市場廣闊。
??另一類“新藍領”主要就業于服務行業。伴隨互聯網浪潮席卷而來,他們依托數字化平臺的發展,從事快遞、外賣、網約車等多樣化、靈活性高的崗位,不受固定工作時間、地點和方式的限制,根據個人能力、興趣和需求,自主選擇工作內容、方式和時間,支持城市運行,便利群眾生活,成為“新藍領”中愈加重要的組成部分。
??國家統計局、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到2億人;2023年,靈活用工市場規模為1.44萬億元;預計2024年將突破1.7萬億元,體現出靈活用工市場的蓬勃發展態勢。
??“數字經濟正成為藍領就業質量提升的重要助推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分析,新一輪經濟產業模式變革帶動經濟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平臺化方向發展,催生了一大批形態多樣、分工精細的新就業形態。這些新就業形態吸納了大量就業人口,成為我國當前以及未來勞動力市場中不容忽視的力量,是我國“穩就業”的重要保障。
??眼下,“新藍領”崗位還在日益豐富。近年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相繼發布多批新職業清單,既涵蓋專業技能要求較高的智能制造、區塊鏈、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等,也包括網約配送員、網約出租車司機等城市服務業領域職業,為藍領勞動者長期職業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
??“新藍領”白領化
??隨著產業升級進一步加快,對“新藍領”的技能要求已從掌握單一技能向掌握復合技能轉變?!靶滤{領”勞動者不僅要能夠應用數字技術獲取、分享生產信息,更需要應用數字技術評估和處理信息,解決復雜問題。在不少制造企業,技術人員和產業工人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新藍領”正在白領化。這一變化不僅提升了個人的職業發展空間,也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更多效益。
??從個人角度看,多名受訪者表示,技能要求更高,讓勞動者自己更有成就感?!半m然一直從事環保工作,但轉型為一名碳排放管理員,需要持續學習多方面新知識,比如掌握新一代信息技術,熟悉數字化工具和手段,增進溫室氣體排放核算、二氧化碳普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識。”李佳說。
??與傳統意義上的辦公室“白領”相比,“新藍領”群體的待遇也呈上升趨勢?!?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藍領群體平均月薪約6000元,10年間增長逾2倍,與白領的薪酬差距進一步縮小,近七成藍領勞動者月收入集中在5000元至8000元之間。其中,“新藍領”收入水平較高。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新藍領”崗位類型日益豐富、勞動者權益保障提升、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新藍領”群體的就業質量總體上在提升,勞動者對藍領職業的自我認同感和滿意度也在提升。
??從社會角度看,“新藍領”還推動創造高品質生活。根據《2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我國服務業藍領勞動者約為1.2億人,“新藍領”也以服務行業為主要就業領域。
??以近年來興起的收納整理師為例,與傳統家政行業不同,收納整理師工作內容從單純體力上的代勞,變成幫客戶探索新生活方式。記者見到“90后”收納整理師方露時,她正在為一家客戶進行收納整理?!罢硎占{行業的興起,反映出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從‘治臟’到‘治亂’,我們給客戶帶去潔凈居家環境,更為客戶創造有序的生活方式?!?/p>
??張成剛分析,“新藍領”在獲得自我認同與社會價值的同時,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新藍領”正助力推動生產效率的提升,促進企業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為經濟復蘇注入新活力。
??“工廠每分鐘生產下線一輛新能源汽車,這背后離不開數據分析的作用?!痹陂L安汽車數智工廠,數據分析師侯坤福每天都要分析各類數據。該工廠采用5G全連接技術,擁有數字采集點超過40萬個。數據分析師通過分析海量數據,為工廠最大程度降本增效,并通過能耗預測,推動工廠智能化、低碳化生產。
??在中小企業中,“新藍領”群體發揮的作用也日益突出。重慶馳騁輕型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化轉型,引進150多臺機器人后,產品合格率一躍超過99%,很好地匹配了賽力斯等整車廠的訂單需求?!皵底只D型背后,我們招聘的十余名工業機器人運維師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對工業機器人進行運維、保養及編程等,是有效支持工廠實現智能制造、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該公司自動化運維主管黃仕峰說。
??重慶宇海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勃表示,智能化改造后,許多企業員工由一線操作轉為負責運維、檢修等工作,“新藍領”工人正成為支撐制造企業升級轉型的重要力量。
??潛力仍待開掘
??業內認為,當前,新型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現代制造業等呈加快發展態勢,具備成為未來支撐就業基本盤的潛力,“新藍領”就業潛能巨大。
??以重慶為例,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數據顯示,平臺經濟衍生的新就業形態從業人數達到269.4萬人,占重慶總就業人口的16.1%。主營人才招聘的重慶匯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平也介紹,據粗略估計,目前重慶新職業就業占比已超過10%,其中相當比重是涉及“新藍領”的城市服務業。以一批數字化平臺為依托,“新藍領”崗位正成為吸納就業的“蓄水池”。
??“新藍領”是一片“星辰大?!?,但其在產業轉型過程中還面臨多重挑戰。重慶社會科學院教授文豐安認為,一方面,當前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持續推進,受外部環境影響,部分行業用工需求下降,“新藍領”等新職業崗位的規模釋放尚需時日。
??另一方面,現有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對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響應不足。部分培訓內容缺乏前瞻性和針對性,難以有效對接新興行業的崗位需求。以新能源汽車維修為例,當前傳統燃油車維修技師要實現“油改電”仍存困難?!安簧倬S修技師想轉行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維修技師,但缺乏便捷實用的培訓渠道,面臨轉型難題?!蓖净B車旗下重慶一家汽修門店負責人冉清兵說。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技術驅動的藍領新崗位而言,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同步出現的,或是新業態從業者技能“被替代”。隨著智能系統和設備的迭代升級,部分“新藍領”現有的技能可能逐漸變得不再那么重要,如果崗位不能持續為勞動者提供培養新技能的機會,“新藍領”也可能面臨淘汰風險。
??就業新空間漸次打開,“新藍領”如何更好地承接?業內認為,強化“新藍領”群體的技能學習,是順應技能社會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議依托優化學歷教育與市場需求對接、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等方式,讓藍領群體有機會參與再技能學習。
??此外,強化勞動權益保障,也是“新藍領”勞動者的一大期盼。人社領域相關專家表示,“新藍領”勞動權益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其中傷害保障缺失,是較為突出的一大痛點。2022年7月起,北京、上海等7省市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其中,重慶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以來,已覆蓋7家平臺企業34.3萬人,保障近6億訂單。
??受訪專家表示,還可以通過“擴面”等舉措,強化對“新藍領”群體的勞動權益保障??煽紤]將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納入更多行業企業和靈活就業群體,擴大試點地區。
2024-11-25 11:24:27